当前位置:首页 > 足球直播 > 正文

毕尔巴鄂竞技,巴斯克之魂与足球信仰的百年坚守

  • 2025-08-28
  • 1

在西班牙足球的版图上,毕尔巴鄂竞技俱乐部(Athletic Club)是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,它没有皇家马德里的全球商业帝国,也没有巴塞罗那的“梦之队”光环,但它拥有足球世界最罕见的特质:纯粹的身份认同、百年的传统坚守,以及一种近乎偏执的信仰,这支位于巴斯克地区的球队,用“只启用巴斯克球员”的祖训,在商业化浪潮汹涌的现代足球中,筑起了一座精神堡垒。

毕尔巴鄂竞技,巴斯克之魂与足球信仰的百年坚守

血统与根源:巴斯克精神的化身

毕尔巴鄂竞技成立于1898年,是西班牙足球历史上最古老的俱乐部之一,它的诞生与巴斯克地区的工业革命紧密相连——英国船厂工人和当地学生将足球带入毕尔巴鄂港,这项运动迅速成为巴斯克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,从最初,俱乐部就确立了“只使用巴斯克血统或成长于巴斯克地区的球员”的政策(简称“cantera政策”),这一政策并非排外,而是对本土文化的极致捍卫,在巴斯克人眼中,足球不仅是竞技,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:坚韧、团结、自豪。

毕尔巴鄂竞技,巴斯克之魂与足球信仰的百年坚守

这种血统原则曾多次引发外界质疑,有人批评它限制球队竞争力,有人称其为“过时的封闭”,但毕尔巴鄂竞技用事实回应:他们是西甲从未降级的三支球队之一(另两支为皇马和巴萨),并曾8次夺得联赛冠军、24次国王杯冠军,更令人惊叹的是,他们曾在1983-84赛季包揽西甲和国王杯双冠,以纯本土阵容打破豪门垄断。

圣马梅斯:咆哮的教堂

如果说诺坎普和伯纳乌是宫殿,那么毕尔巴鄂的主场圣马梅斯球场(San Mamés)就是一座“咆哮的教堂”,球迷们自称“信徒”,将每场比赛视为宗教仪式,看台上飘扬的巴斯克旗(Ikurriña),万人齐唱的队歌《Athletic Club Anthem》,以及永不停止的呐喊,构成了欧洲最恐怖的主场氛围,这里没有游客式的观众,只有世代相传的忠诚,一位当地老人曾说:“我们生来红白,死亦红白。”(红白是球队配色)

球场本身也是传统的载体,旧圣马梅斯于2013年被拆除,新球场延续了原名与灵魂,巴斯克谚语“在圣马梅斯,球会自己进门”至今流传——这并非玄学,而是球迷信念的力量。

毕尔巴鄂竞技,巴斯克之魂与足球信仰的百年坚守

传统与现代的挣扎

毕尔巴鄂的坚守并非没有代价,在金元足球时代,他们无法像英超或巴黎圣日耳曼那样挥金如土,球星被豪门挖角(如哈维·马丁内斯、拉波尔特),青训培养周期漫长,球队时常面临阵容单薄的困境,但俱乐部从未动摇政策,而是将青训系统做到极致,他们的“足球工厂”莱萨马(Lezama)基地被誉为西班牙最成功的青训营之一,培养了略伦特、穆尼亚因、威廉姆斯兄弟等一代代旗帜人物。

近年来,球队也展现出灵活的一面:政策微调为“巴斯克血统或巴斯克青训出身”,并积极引进归化球员(如尼日利亚裔的伊纳基·威廉姆斯,他自幼在巴斯克成长),这种adaptation(适应)并非妥协,而是传统的现代化诠释。

足球之上的价值

毕尔巴鄂竞技的存在,早已超越胜负,它是足球世界最后的“乌托邦实验”,证明了一种可能性:在资本与全球化吞噬个性的时代,地方身份仍能通过体育得以存续,2012年,俱乐部甚至推出“毕尔巴鄂宣言”,公开反对电视转播权的不公平分配,呼吁保护足球的竞技本质。

他们的比赛风格也延续了巴斯克足球的DNA:高强度身体对抗、快速攻防转换、永不枯竭的奔跑,从传奇教练比尔萨到现任主帅巴尔韦德,球队始终保持着激情的基因,即便无缘欧冠,他们依然能在国王杯淘汰巴萨,在超级杯掀翻皇马——这些“巨人杀手”的戏码,总是让球迷热泪盈眶。

信仰的胜利

2024年,毕尔巴鄂竞技时隔40年再度夺得国王杯冠军,当队长穆尼亚因举起奖杯时,整个巴斯克地区陷入狂欢,这不是一座奖杯的胜利,而是一种信仰的胜利:它告诉世界,足球可以不只是生意,还可以是归属、记忆与骄傲。

毕尔巴鄂队的故事,是关于根与翼的寓言:根深植于巴斯克的土壤,翼展向足球的理想国,红白色不止是颜色,更是一种宣言:我们是谁,我们为何而战。

毕尔巴鄂竞技,巴斯克之魂与足球信仰的百年坚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