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山之巅的钢铁之翼,新疆飞虎队如何成为民族团结的空中纽带
- 2025-08-29
- 1
在辽阔新疆的蓝天上,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常年翱翔——他们不是传说中的超级英雄,而是被各族群众亲切称为“新疆飞虎队”的紧急救援航空队伍,这支队伍以其银翼为笔,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天地间书写着新时代的民族团结篇章,成为连接天山南北的生命纽带。
新疆飞虎队成立于2012年,最初是为应对新疆复杂地理环境下的应急救援需求而组建,十年间,它从最初的几架直升机发展为拥有固定翼飞机、直升机等多机种的现代化航空救援力量,但比硬件扩张更为动人的是,这支队伍的组成堪称新疆多民族社会的缩影:飞行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汉族教员,也有首批哈萨克族女飞行员古丽娜尔;地勤人员中包括维吾尔族机械师艾尔肯和回族调度员马军,他们在共同的事业中打破了民族界限,形成了“同机共命运”的深厚情谊。
新疆的地理环境极为复杂——阿尔泰山、天山、昆仑山三大山脉横亘,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纵横,许多偏远村庄每年有数月因大雪封山而与世隔绝,飞虎队在这些地区执行了数百次救援任务:2016年阿克陶县地震中,他们第一时间将医疗队送往震中;2018年塔县特大暴雪,他们向被困牧民空投物资;2020年疫情期间,他们构建了全疆医疗物资空中配送网络,每次飞行都是对生命的敬畏,每次救援都是对各民族同胞的坚定守护。
飞虎队的独特价值远超越技术层面,在多民族聚居的新疆,语言多样性曾是救援行动的一大挑战,飞虎队创造性实施了“多语言机组成员”配置,确保每次任务都配备能使用当地主要语言的成员,维吾尔族副机长阿迪力记得那次在喀什地区的救援:“当老乡听到我用维吾尔语通过扩音器喊话时,他们眼中的疑虑瞬间化为信任的泪水。”这种文化敏感性使飞虎队成为民族团结的实践典范。
更深远的是,飞虎队成为了新疆现代化建设的空中使者,他们不仅执行紧急任务,还承担着科考支持、地质勘探、农业播撒等多项职能,当飞虎队的直升机飞越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村落,当他们的运输机为昆仑山深处的维吾尔族农民送去新品种种子时,传递的不仅是物资,更是国家对各民族同胞的关怀与支持。
十年间,新疆飞虎队累计飞行超过10万小时,救援各族群众近万人,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救援40余次,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个跨越民族界限的生命奇迹,这支队伍用钢铁之翼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疆的空中生命网络,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中华民族一家亲”的深刻内涵。
天山雪松根连根,各族人民心连心,新疆飞虎队作为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空中使者,以其日复一日的飞行任务,在天山南北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,这座桥梁不仅连接地理空间,更连通了各民族的心灵;不仅传递物资援助,更传递着共同命运的情感认同,在建设团结和谐、繁荣富裕的新疆征程中,飞虎队的引擎声将继续响彻天际,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乐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