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飞虎队,天山脚下的钢铁之翼
- 2025-08-30
- 1
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,有一支特殊的“飞虎队”——它不是二战时期闻名遐迩的美国航空志愿队,而是一支扎根边疆、守护生命的空中救援力量,新疆飞虎队用钢铁之翼划破长空,用赤子之心温暖大地,在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,书写着新时代的英雄传奇。
新疆飞虎队的诞生,源于这片土地的特殊呼唤,作为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行政区,新疆地形复杂多样,阿尔泰山、天山、昆仑山三大山脉横亘其间,塔克拉玛干沙漠、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浩瀚无垠,突发自然灾害、重大交通事故、紧急医疗救援等事件时有发生,传统地面救援往往面临距离远、耗时长的困境,2015年,新疆正式组建了集航空应急救援、医疗救护、警务支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飞虎队,开启了空中救援的新篇章。
飞虎队的日常,是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,记得2022年1月,天山深处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困住了数十名牧民,零下30度的极寒中,飞虎队的直升机顶着狂风强行起飞,飞行员凭借过硬技术,在能见度不足50米的条件下精准定位,救援人员通过绞车悬降至雪地,经过数小时奋战,将所有被困人员安全转移,这样的场景,对飞虎队队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,据统计,组建以来,飞虎队已执行各类救援任务1300余次,成功救援遇险群众3800余人,航行里程可绕地球30余圈。
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,为飞虎队插上了更强劲的翅膀,从最初的几架通用直升机,到现在拥有高原型直升机、固定翼飞机、无人机等组成的现代化机群;从单纯依靠飞行员目视搜索,到配备红外热成像、卫星通信、北斗定位等先进系统;从单一救援功能,到形成“空中+地面”、“有人机+无人机”的立体化救援体系,飞虎队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应急救援能力的飞跃提升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针对新疆多山地形特点,飞虎队自主研发了高海拔救援装备,解决了在5000米以上海拔地区救援的世界性难题。
比技术更动人的,是飞虎队员们的赤子之心,队长艾尔肯·买买提已经在这支队伍服役15年,他的脸上刻着天山风雪留下的痕迹:“每次听到获救群众的哭声变成笑声,所有的危险和辛苦都值了。”来自江苏的“援疆医生”王志刚在加入飞虎队医疗组时写道:“从前觉得新疆很远,现在觉得每个人的生命都很近。”这些队员中,有退伍不褪色的老兵,有放弃高薪的航空专家,有毕业于名校的年轻工程师,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却都有着同样的信念——守护这片土地上每一个生命。
新疆飞虎队的意义,早已超越救援本身,在偏远的牧区,孩子们称飞虎队的直升机为“雄鹰”;在边境小镇,居民们说看到飞虎队的飞机就有安全感;在多民族聚居区,飞虎队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——机组人员总是由多个民族组成,每次救援都不分民族、不分地域,这支队伍不仅创造了应急救援的“新疆速度”,更成为了凝聚人心、增进认同的情感纽带。
展望未来,新疆飞虎队正在描绘更宏伟的蓝图,按照规划,到2025年,新疆将建成覆盖所有县市的航空应急救援网络,实现“半小时救援圈”;飞虎队将拓展国际合作,与中亚国家建立跨境救援机制;还将加强“智慧救援”建设,运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提升预警和响应能力。
天山巍峨,雄鹰翱翔,新疆飞虎队用钢铁之翼守护着这片壮美土地上的生命与希望,他们每一次起飞,都是对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的践行;每一次救援,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,这支新时代的飞虎队,不仅是应急救援的空中力量,更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天空卫士,是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、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空中篇章。